Each student is unique, develop the student’s potential talents and abilities in music, and reach beyond his/her music possibilities to achieve excellence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发挥音乐天赋和能力,追求卓越,成就自我


 

 

Resources

(教学资源)

 
How much should my child practice?
Practice 5 days per week. Minimum daily practice time: 20-30 minutes (or above) which will depend on the child's level and age.
 
I only have a keyboard, is this okay to start piano lessons?
It is ok for beginners to start on a digital keyboard with weighted keys in the first 1 or 2 years. After that, you might think to update to a real piano so it won't affect the student's piano skills much.
 
What age should my child start piano?
Most of children are ready to start private lessons at 5 years old.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从小要多听经典音乐?

在孩子的童年时期,家长要有意识安排孩子的经典音乐欣赏,培养孩子从小接受经典音乐熏陶。

孩子童年一定要听最好的经典音乐,因为孩子的审美趣味审美爱好最佳培养期在童年,童年是培养审美标准的最佳时期。流行音乐有好有坏,流行不一定是最好音乐,会影响孩子审美趣味和标准。而经典音乐是一般是经过时间淘汰后留下的精华,优秀的音乐。在孩子童年时期要精心选择适宜孩子听的经典音乐,孩子的童年听伟大优秀西方经典音乐为主。

等孩子到十一二岁,就让孩子爱听什么听什么,这个时候孩子会喜欢流行音乐,这个时期主要养成孩子有音乐欣赏的习惯。

等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后就会开始喜欢经典音乐,因为需要更加复杂细腻的音乐感受,流行音乐就不能满足孩子的审美标准了,这个时候,童年培养的审美趣味就会重新回来,让孩子重新喜欢上听古典经典音乐。最后孩子会成为一个品味优雅趣味高贵的音乐爱好者。

如何培养幼儿时期的音乐兴趣?

让0-3岁的孩子快乐地学音乐,父母可参考以下三种简单、实用的方法。
1、音乐生活化 宝宝出生后,父母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让他在家随时能听到优美的音乐。

2、音乐,在游戏中学 专家认为:过早的正规音乐训练,对年幼的宝宝并不合适。不过,从孩子小时候开始,父母倒是可以让他广泛地接触和音乐有关的事和物,比如:在游戏中,孩子可以了解声音的大小、快慢、长短。甚至是音色和音质的变化,这类学习对幼儿来说已经足够了。

3、音乐玩具当教材 选购一些儿童玩的音乐玩具,父母可把它当作孩子学习音乐的早期教材,例如:小口琴、小钢琴等儿童乐器。需要注意的是,购买时应慎重挑选,乐器的音质切不可过于低劣。

最后,许多父母以为学习音乐一定得学习某种乐器。其实,专家建议,不要将乐器当作学习音乐的唯一方式,虽然让孩子学习和掌握一种乐器的演奏技巧是一件很让 人骄傲的事,但对于0-3岁这个阶段的幼儿来说,让他听听音乐或是唱唱儿歌,有机会还可以带他去观看音乐会或艺术展出,这种教育效果也许会更好。

 







 
什么是正确的练琴方法

练习是钢琴学习中最重要的步骤,练琴的过程就是学生提高和进步的过程,上课只是对这个过程的检验和指导。因此,对练琴要重视起来,培养一个良好的练琴习惯显得犹为重要。现将练琴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列出来供各位家长参考:

1、练琴随意无计划
家长看见孩子在看电视,就催练琴,看见孩子在玩,就催练琴,孩子勉强坐到琴凳上,心里却在想着电视内容,想着玩的内容,不能保证练琴效果。这样时间长了孩 子就会对练琴厌烦起来,一旦家长不在家,孩子就会几天不练琴。解决的办法就是制订计划,对练琴严格要求,每天定时练琴。练琴时间之内必须练琴,练琴时间之 外不必练琴,可安排做作业等其它事情。

2、把练习看成简单重复
每次都是一遍一遍完整地练,难点便不能很好地解决。每次总喜欢从头练,结果,前面的越来越流畅,后面的依旧不熟练。练琴要注重解决难点,对难点应采取分手,分段,慢练,多练的方法。难点练好了,也就意味着练习的成功。对于有一定程度的学生,这是练琴方面最常见的问题 。


3、疲劳状态下练琴
有的学生习惯在做完功课后非常疲劳的状态下练琴,效果肯定不好,可以考虑在早上安排练琴,早上练琴比晚上练琴效率要高。

4、嘈杂的环境中练琴
父母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孩子在一旁练琴,或其它嘈杂环境,都要影响练琴效果。

5、假期练琴的问题
在寒、暑假,由于学生正常的作息规律被打破,很容易散漫起来。寒、暑假正是钢琴进步的好时机,家长要注意重新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避免睡懒觉,避免玩“疯”。

 
练好钢琴的方法

良好的练琴方法, 是打开进步大门的“金钥匙”。在教学中,练琴的“十六字诀”(分合分合,零整零整,慢快慢快,看背看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分合分合”:就是在弹奏新乐曲时,一般要先单手---后双手---再单手---再双手这样的反复多次的练习。 分手练习能集中地体会弹奏方法是否正确,也容易注意到乐曲的各个方面。在分手练习准确、熟练的基础上,双手弹奏时,运用正确的弹奏方法,尽量把音乐处 理得比较完整。对于初学者,要注意左右手的力度层次,一般情况下要突出主旋律。单、双手练习之后,再分手弹奏也很重要,因为通过一段时间的双手练习,对于 弹奏方法和乐曲的处理,肯定不会表现全面,所以再次单手练习时,还需要集中注意力,争取更加准确、细致地表现乐曲。对于复调音乐作品,仅仅分手练习还不 够,还要进行分声部练习。

“零整零整”:就是在练琴时,从部分---整体---再部分---再整体地反复多次练习。“零”有两个含义:首先开始练习时,要把乐曲划分为段落,练 熟一段才能练下一段,直到练完全曲为止,千万不能从头到尾总是一遍一遍地弹,表面上节省了时间,其实到头来是一无所获 再有,就是要针对自己最薄弱的地方有目的地加强训练。之后,再完整地弹奏乐曲。如再发现不足还要集中进行训练,这样反复数次,难点克服了,就意味着你有了长足的进步。

“慢快慢快”:就是在练习时,按照慢速---快速---再慢速---再快速这一规律进行反复练习 慢练既可以纠正技术上的不足,还可以注意到乐谱上的音符、对位、指法、表情记号等。一味地快速练习,会使手变得很僵硬。在弹奏是极容易造成吃音、虚音的毛 病。所以,一定要先慢练,等到弹熟后再快速弹奏,之后还要进行更高层次的慢练,之后的慢是为了更好地快。所以你要记住:不会慢练琴就不会弹琴!

“看背看背”:就是在弹奏乐曲时,通过看谱---背谱---再看谱---再背谱这样反复练习,达到完美表现音乐的目的。 看谱演奏能更容易注意乐曲的各个方面,在把乐曲弹奏熟练的基础上,为了达到表现音乐的更高境界,还需要背谱演奏。一味地看谱,不容易做到音乐的融会贯 通;一味地背谱,随着时间的推移,更不容易把音乐表现完美。要反复多次地看谱练习和背谱练习,做到技巧上的准确无误和更好地再现作曲家真实的艺术风格。

坚持按照“十六字诀”这种科学的方法练琴,持之以恒,让它成为你良好的练琴习惯,一定会终身受益的。

 
 

踏脚凳对幼儿学习钢琴的重要性

 

低年龄的孩子开始学习弹琴时,会出现坐势高度合适而脚不着地的情况。这样孩子的身体没有稳定的支撑点,极易引起紧张为了保持平衡,增加了手指的负担,推动支点的躯干的活动变得没有把握、还十分不利于力的运用,会酿成不良的弹奏姿势。

幼儿和高度不够的儿童都必须使用踏脚凳。踏脚凳高度也要讲究,尤其不可过高,过高会造成重心后仰。不利于力量传送到指尖。

掌握踏脚凳适宜的高度是:在孩子坐稳放脚之后,视其大腿根到膝盖处略呈坡状下斜。

 
如何提高视奏能力?
“少看键盘少看手,多看谱子多抬头,脑子跟着谱子转,手指跟着脑子走”。这是提高视奏能力、熟悉键盘位置的要诀。

学习钢琴进展的快慢,每次上钢琴课质量的好坏,其中视奏能力的高低,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对于手指技巧比较好,音乐理解表现比较好的学生,对一首乐曲视奏阶段的完成,几乎完成了对该作品学习的一半或一大半。剩下的就是进一步熟练、加深理解、不断精雕细琢、加工完善了。对同一级别的同一乐曲,有的学生用 一个星期基本完成视奏阶段,还可以做到基本无误或没有大的误读、误奏;有的学生却要用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每个上课都需要老师帮着改错音,把视奏阶段拖的很长,影响了上课的效果和学琴的进度。

“视奏”的核心问题是仔细、精确。

第一步是最基本的三点要求,即下次上课1、音不错;2、节奏不错;3、指法不错。
  
第二步是基于第一步已能基本做到,则应在视奏一开始便留意并做到1、力度记号准确;2、触键要求准确,具体指连音、跳音、顿音等不同触键;3、基本风格准确。
  
视奏能做到第二步骤的学生,已经很不容易,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要求第三步1、双手力度的平衡,弹奏比较规范;2、理解作品表情,加进演奏者的感情因素;3、接近原速要求。
 
视谱能力的提高是以练习方法的正确为基本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即便初步背下来,也要看谱,尽可能少看手,以便熟练手在键盘上的位置。

重要的是通过“视奏”理顺音乐,使之流畅完整和尽力精确。

 
钢琴为什么要定期调音
钢琴主要发声是靠近230根琴弦的木质音板与它连在一起的铸铁框架。220多根琴弦被分成几组,构成弦列系统:每根琴弦的平均张力约90公斤,整台钢琴 的总张力达20吨左右。由于琴弦和铁架及音板都有弹性,它们在琴弦绷紧后,就成为一个有着很大内应力的综合弹性体,在音槌的敲击下,琴弦和弹性体作用规律 的振动,发出悦耳的音乐。

由于这个综合弹性体本身内应力很大,而且会受到温度、湿度、气压等影响,同时又在不断地振动发声,所以钢琴的音律还是处于不断的 变化之中。这种变化如果不进行规范和校正,任期变化,将会使整台钢琴的音高处于混乱状态。

钢琴在使用时处于敲击运动状态,甚至一天到晚都不休息,琴弦所受的外力越大,其变化就越明显。因而他和许多乐器(如提琴、二胡、吉它)一样,需要不断地调 音(定弦)。但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一类形的乐器中,钢琴的稳定性是最强的。(一般能维持4--6个月),而且每次调音之后都能得到美好的音色。因此,钢琴 调音是维持钢琴准确音调和优美音色的必要手段。

钢琴是用平均律定音的。钢琴上的每个音都能听辨出律制之间的细微差异。随着时间的延长和弹奏次数的增加而扩大,音程的性质就会改变,有时可能会变得“面目 全非、五音不全”,这对学习音乐危害太大,在这种情况下,学琴者怎么会进入到一种真正的音乐状态呢?因为琴童的声音概念并不明确,当他们在音准差的钢琴上 学习音乐时,会严重损害了听觉。所以,要通过钢琴来学习音乐,就必须不断地为其“正音”。

被称为乐器之王的钢琴,是一种很娇贵、敏感的乐器,对湿度、温度和摆放环境都要求严格,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任何钢琴都会出现机械故障。定期的调律维护就能 把这些故障排除,使之不带病工作,延长乐器寿命,让您的钢琴永保青春。

 
如何进行音乐会的准备
参加音乐会,在广大听众面前演奏,对孩子们来说即兴奋而又有点紧张,在演出前的这段时间里,要怎样克服浮躁的心情,专心踏实的练琴呢?

在演出前的这段时间里要保持稳定的心态,首先是要保持充分的练琴时间。那就要求大家每天都要拿出充足的时间练习,例如:五指练习、音阶等手指练习。手指练习以后,演奏的曲子一定要用心去练习。练习曲子之前,要先在脑中回忆一遍老师上课时所讲述的重点和难点,保证练琴时间的有 效利用。然后要有重点的分段练习,在分段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和难点,有目的的去攻克。在分段练习后,完整流畅的弹奏一 遍,细细的回想、品味,再站到新的起点上重新练习。这样既可以保证练习时的效率,又可以提高对练琴的兴趣,还可以体会到征服一个又一个缺点难点的成就感, 是个可以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当然,在注重技术、技巧练习的同时,也一定不能放松对曲子的感觉和流畅程度的要求。尤其是要在舞台上表演的曲子,一定要注重演奏过程中的肢体语言,要记 得,在演奏的过程中,你的一个小小的动作,都是带动起观众情绪的有效措施,所以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根据老师的指点和要求细致你的肢体语言,争取在演奏的过 程中以动听的乐曲和优美的肢体语言给观众和自己都带来最美的享受。

1、着装大方,自然,整洁。2、注意台风。进入场后行鞠躬礼,如需要可自报曲目。调整好演奏姿势,待心平气和时再开始演奏。3、遇错不慌。由于紧张等因素,考级时常会发生演奏错误,千万不要慌张,坚持演奏,不要停下来纠正错误或从头再来。注重乐曲整体演奏效果,一点错误并不重要。4、善始善终。演奏完后不要马上离开,适当保持乐曲意境,然后行礼离开。

 

如何看待孩子钢琴演奏中的肢体动作与音乐表现?

人有本能的随乐律动反应,观察表明,人在6-8个月就会有这样的本能反应,这个现象的本质是:先听到音乐,后出现随乐肢体反应。

在演奏过程中,是演奏者先有一个对音乐的期待,然后调动相关肢体来实现这个内心期待,除了演奏必须的肢体,也包含了不必要肢体的联动反应。这个现象的本质是:先有内心的音乐期待,后有肢体的配合。

听音乐时的随乐律动,与演奏音乐的肢体联动,最大的区别是内心期待。观察演奏中的肢体动作是真还是假,很重要的观查点是:演奏者是否是在“内心音乐期待”的驱动下出现的肢体反应,这是可以通过微妙的音乐与肢体的联动关系中看出来的。没有音乐期待的动作安排,动作与音乐的整体状态(节奏时间点的吻合、力度、速度、紧张度等所有因素)的吻合度就会脱节,没有乐感的比划,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演奏者的肢体联动,欣赏者的随乐律动,一切肢体的动作都应该是先对音乐有感受、有要求,后出现自然情感表露的肢体联动,而不是比划。

在孩子的日常演奏练习,钢琴考级和比赛中,要注意肢体动作与音乐之间的表现。

 

如何准备钢琴演出(钢琴比赛和考级)?


演出(考级、比赛)作为孩子学琴的重大反馈环节,如果家长在演出结束后对孩子横加指责,施以惩罚,对孩子学琴将造成打击。


对于演出来说,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如何避免舞台恐惧症?就是让孩子充分体验到演出所带来的快乐,而不是痛苦,因为“快乐强化动机,痛苦弱化动机”是人性的法则。

可以对孩子进行抗干扰训练,就是强调: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比如和他们做游戏,孩子演奏时你故意捣乱,晃孩子肩膀,摸头等,让孩子即使错了也要坚持演奏,避免断在台上,对孩子学琴造成打击。家长不要在演出结束后指出孩子的错误,只可以说演奏中好的部分,买鲜花等,只做正面反馈,因为演出是为了强化孩子们的学琴动机,所以一定要强化快乐。

如何培养孩子形成一到时间就自觉练琴的习惯?

任何学习、工作,都必须要形成自动化的行为模式,否则势必难以为继。每次都相同的行为模式,就容易形成行为习惯。今天这样,明天那样,行为模式不稳定,就不容易形成习惯。

如果一个学琴的孩子是这样的:到点就练琴,所有的准备工作自己都能做好,不用大人操心,练完琴就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那家长该多轻松。

很多家长喜欢“见缝插针”,一有时间就要求孩子去练琴,今天这会儿有空,赶快练两下,明天另一个时间有空,练一会儿……表面上似乎在抓紧时间,其实,模式很不稳定,不容易形成一到时间就自觉练琴的习惯。

比如:要形成“每天四点开始练琴”的习惯,就要提前想好所有应该准备的事,四点之前要全部准备好,时间快到时要提醒孩子:四点快到了,倒满水杯,打开谱子……练琴之外的事情,要么四点之前全部做完,要么等到练完琴再做。

如果孩子早早准备好了,想提前开始?不要着急,等到四点再开始──因为“四点”是一个我们要形成的模式,模式的清晰性与明确性非常重要,如果第一次就没有一个时间点的概念,很容易变成:今天早一点开始,明天晚一点开始,后天有事情就晚上再开始……不利于这个模式的养成。每次都相同的行为模式,就容易形成行为习惯。

why students need to take piano examinations or competitions?

Normally for regular piano lessons, students learn piece by piece, day after day and year after year. It is like a journey without a station or destination. No cycle of tension and relaxation, no experience for the joy of the progress through upgrading and no much motivation for students to practice piano.

Piano exams or competitions can effectively provide the sense of learning stage. Under the pressure of the tests or competitions, students will concentrate on preparation, have clear goals and pursue success; through the test or competition, students can experience the achievements, feel the joy of success, and make clear progress. This i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est or competition indirectly promoting the study of piano. Therefore, taking piano tests or competitions under the appropriate student’s level is a great benefit for learning piano. Through the preparation time, students spend more time to practice, deeply drill the details of music, master their technic skills and understand their pieces better.

After passing the exams, students have gained self-confidence and a new motivation to learn the piano. They are able to set new goals to approach next level of achievements. passing a certain level becomes a specific goal for students. The tests or competitions make learning piano no longer a journey without a destination or station.

Of course, each child is different and has own pace, therefore, no need for parents to feel pressure because other children have already taken the piano exams. Parents should not force their children to set which level when they must pass. Their music ability is not what you can plan. We need to follow their music capabilities to make plans for their proper levels. The piano level i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natural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

学琴的孩子要不要参加考级和钢琴比赛?

学琴是一个没有车站与终点的旅行,一首乐曲学完接着另一首乐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琴缺少阶段性,没有紧张与放松的周期,也没有通过升级体验自己进步的快乐, 这些客观情况不利于学琴动机的保持。

考级可以有效的提供这种学习的阶段感,在考级的压力下孩子会全力以赴,精神集中的紧张准备,可以培养孩子设定目标追求成功的愿望。通过考级可以使孩子体会到自己努力所获得的成就,获得成功的快乐,有清楚的进步阶段,这是考级间接促进学琴的意义,因此适当情况下参加考级对学琴是有很大好处的。

实践证明参加考级成为很多孩子学琴的一个转折点,考级通过后使他们获得了新的学琴动力,使他们自己设立了学琴的阶段性目标。家长为学琴设立的远大目标对于孩子来说是模糊的,而通过某级就成为孩子具体可以把握的目标,考级使得学琴不再是一个没有终点、没有车站的旅行。

考级的基本标准要求是什么?

考级通过的基本要求是:在自己当下学习乐曲的程度下,乐曲的演奏可以达到以下标准:一、比较正规的演奏方法,指法顺畅、技术上不太吃力,没有明显的精神与肌肉的紧张感;二、基本没有错音、错节奏,音乐完整,没有中断;三、音乐表现基本流畅、自然,有一定的强弱变化的对比、起伏,旋律有一定的歌唱性,乐句呼吸比较自然;四、速度适宜,节奏稳定。五、音准较好。如果达不到这些要求,那么通不过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家长可以根据这些标准看看孩子平时弹琴时是否可以不太吃力地做到这些要求。

 

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参加考级?

建议学琴两到三年后可以考虑参加考级,根据孩子实际学琴程度来确定考级级别,并且应该在孩子比较有把握的时候再参加考级。如果平时经常对学琴有失败感、感到学琴很痛苦的孩子不适于参加考级。平时学琴时就很难完整、流畅演奏乐曲的孩子也不适于参加考级。考级中的失败结果对孩子存在退缩心理,是不应冒险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参加考级。家长没有必要因为别的孩子已经参加考级了,就感到压力。要始终清醒地意识到:器乐学习是个体差异非常大的学习活动,一味攀比会欲速不达,影响学琴的正常进程。

孩子能否参加考级的最关键的因素──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学琴的积极性与自然而稳固的技术与乐感发展。考级也不一定非要每年参加;只有为数极少、音乐才能很高、有良好音乐教育条件的孩子才有可能每年升两级。家长不能强行为孩子设立什么时候必须通过哪一级别,级别要由教师根据孩子发展的自然情况决定。

学琴中哪些事情家长不应该替孩子做呢?

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长管的越多,替孩子做的越多,孩子就越不自立。家长不替孩子做事,操心,把孩子当大人看,他就会要求自己。

孩子练琴时候家长不能当陪练。家长不能替孩子挑错音,规范手指动作。孩子越早脱离家长的监控,就会越早迈向独立。培养孩子的监控意识,让孩子监控自己的行为。如果家长监控会分担孩子的责任意识,也破坏了孩子的监控意识。

1: 上课前不替孩子收拾书包,琴谱
2: 上课不替孩子做听课笔记
3: 练琴过程,家长不当陪练